2018 年 PUMA 高调宣布重新回归篮球鞋领域,上一次 PUMA 篮球鞋的代言人是 Vincent Carter,时间要追溯到 20 年前,当时,双方的合作持续了大约 2 年,随着 Carter 转投 Nike, PUMA 篮球鞋产品也逐渐退出了市场。而在本赛季 NBA 开始之前 New Balance 也对外宣布要重归篮球鞋市场,并在之后大手笔的签下了 Kawhi Leonard。对于这个级别的球星的签约,无论是合同金额还是为其推出的产品线规划,即使是 Nike 和 Jordan Brand 这样实力的品牌都会慎之又慎,可见 New Balance 也对要重新抢占篮球鞋市场这一战略充满了信心。曾经淡出篮球鞋市场的哪些传统运动品牌纷纷回归,他们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品牌树立形象?篮球鞋早已不是最佳展示窗口
现在大多数人买运动用品,都不是用来运动的。人们即使在电影院、音乐会等娱乐场所甚至是工作场合,也时常穿起运动装备。包括篮球鞋在内的运动鞋早已跳脱了传统意义上对其专业性的束缚。比如,要通过篮球鞋在年轻的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凭借传统的职业运动员代言显然已经不够了,如今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过去 Michael Jordan 飞翔在赛场之上的身姿能让消费者迅速对 Nike 对 Jordan Brand 建立好感。但放眼当下,无论是哪双鞋款只要有了足够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话题性加持就可以迅速获得他们的认可,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精益求精的去锻造产品。这一点,纵然是向来以「为专业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打造最顶级的产品」的 NIke 也在逐步做着改变。
这样看来 PUMA 、New Balance 突然宣布回归篮球鞋领域,发布的产品并没有为了迅速树立全心的品牌形象而马上从制造话题性的角度切入。PUMA CLYDE COURT 设计中规中矩,北美地区的营销手段也略显低调,中国地区更是在时隔半年之后才小规模的开启了首轮发售。若是想借由回归篮球鞋市场来搞出一些「大动作」,品牌完全可以复制当年与 Rihanna 共同打造 Fenty 系列时的手法,无需像如今这般低调。至于 New Balance , 固然签约的是 NBA 联盟顶级的巨星 Kawhi Leonard,但作为代言人 Leonard 低调谦逊的个人性格,很难想象他能为品牌主动带来多少曝光度,背后待开发的商业价值其实也十分有限,不然 Jordan Brand 也不会轻易的结束与他的合同。
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两大巨头自身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PUMA 和 New Balance 等品牌即使是凭借着签约一到两位当红的巨星和有巨星潜质的实力新秀,靠着不完整的产品线,迅速的赚取真金白银恐怕也是不太现实的。Nike 和 adidas 还可以继续凭借雄厚的实力吃掉这块「小蛋糕」的大部分,但是重新回归的传统运动品牌可能就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很显然,在北美市场与两大巨头竞争或者赚取真金白银,并不是这些品牌斥巨资重归篮球鞋市场的最主要目的。
新兴市场未发掘殆尽?中国市场仍是最大机遇
篮球运动虽然不像足球贵为世界第一运动,但是靠着 NBA 这一成熟的体育联盟的商业运作,还是让这一运动在 21 世纪得以快速的发展。这其中和其他领域的新兴市场一样,中国市场再一次成为了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市场。在中国篮球运动本身便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而仅仅凭借着在以王治郅、姚明、易建联为代表的中国篮球运动员登陆美国 NBA ,篮球运动和其周边产业的发展以及被带动的市场都呈现井喷式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