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应对“双十一”,本土服装企业向国际快时尚看齐改善供应链

[复制链接]
虞旎旎 发表于 2020-3-22 02: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虞旎旎
2020-3-22 02:34:38 724 0 看全部
2011年进驻天猫后,每年的双十一成了逸阳公司副总裁孙逸飞最头痛的时候,又或者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公司业绩,这家主营女裤的公司第一个双十一的销售额是800万,到了2016年,销售额达到了4.8个亿。成功搭上电商顺风车也为逸阳这样的企业带来了困扰,早前工厂原本的生产供应链不足以应对如今迅速变化的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服装企业尤其是定位快时尚的服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业内,柔性供应链是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其中,将这一模式推向极致则是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这家公司从设计生产到新品上市只需要2周甚至更短的时间。   



而在服饰行业,这个生产加工周期时间在一些智能化系统的操作下正变得更加短。   



为时尚产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力克战略副总裁Maximilien Abadie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的一个客户周一开始设计,下周一产品就可以上架。“只要一周的时间,中间还要扣除两个周末,就是周六和周日,因为欧洲人他们周末肯定是不会上班的。”当被问及如何做到,他表示,力克提供的数字化智能系统可以将传统设计师的手工的设计剪裁汇集到一个系统中完成,然后只要再发送给工厂,将一个生产的环节上的创意团队、产品研发团队、智能工厂串在一条线上,建立实时联系,这大大缩短了中间的人工沟通流程。   



这样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如今也在中国的服企中被运用,帮助相关企业降低成本、优化人力及提升效率。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改变更加迫切。   



“应对像双十一这样的特殊日子,必须有足够能力的智能化生产做支撑。”孙逸飞认为,在如今“互联网+制造”的时代,服装企业需要调整生产策略,构建适应电商需求的柔性供应链。   



逸阳如今使用了力克的智能化的裁床和系统软件来改善自己的传统供应链。据悉,现在逸阳的工厂在通过实现智能化后已经可以达到在双十一当天接单当天下生产线。   



如今,改善工厂的供应链对于服企来说是重中之重。早前动辄一件裤子下十几万的订单已经不太现实,像逸阳这样的主营裤装的企业即使产品相对标准化,也会发现其实消费者需要不同的版型和裤子,比如前两年流行小脚裤去年流行的是阔腿裤,今年格子裤子和牛仔裤也重新开始流行起来。   



此外,一台全自动化裁床也意味着工厂对于人工的要求大幅降低,从原本的8人操作一条生产加工线减少到2人。机械化的操作相较人工裁剪也能够减少面料、产品的报废率,“有些有弹性的面料人工很难操作,很容易裁剪坏。”孙逸飞说,别看只有几毫米几厘米的差别,如果产能加大,这样的成本节省优势。   



Maximilien Abadie对于中国本土企业的智能化改变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欧美的企业的悠久历史有助于他们积累长期的经验。“但是其实中国的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它是新兴的,所以可以从零开始,马上就采用最新的技术,所以这样的话,其实对于中国企业反而是有利的。”   



来源:第一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虞旎旎
新手上路给TA私信

查看:724 | 回复:0

服装圈,一站式服装行业服务平台。提供服装行业上下游供求信息,促进整个服装行业供应链信息流通,使服装行业从业者获取信息更便捷真实,沟通更有效。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版块说明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新手指南
本站规则
友情链接
资源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广告投放
帖子置顶推广
新闻合作

微信客服

手机网站

微信公众号

联系QQ:352422653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邮箱:3524226535@qq.com ICP备案号: ( 粤ICP备14013786号-2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